何家安,河南罗山县人,1946年出生.早期跟随王鸿、张步学习中国画,后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,受业于罗铭、张之光、赵步唐诸先生,攻山水花鸟。有作品参加第六届全国展,全国首届山水画展、全国首届画院双年展,获亚亨杯全国绘画大展铜奖,并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。
日长无所事,茗碗自赏持,料得南窗下,轻风满鬓丝。“这是古代著名画家唐寅的一首诗,何家安先生非常喜欢。
一方面它很好地折射出了何先生眼下淡泊世事、专注艺事的心境,更重要的是他有饮茶的嗜好,每当捧着绿莹莹的热茶,向窗外了望时,心旷神怡,遐思无限,那是他心情最佳时刻。
何先生从艺40年,其中的感悟自然很多,但常常讲起的却是小中见大的感悟。他自己经历了多少艰难和辛酸,早已记不清了,而由一个山里娃熬到今天,成为一名画家,这其中受到多少老师同学、亲朋好友的热情帮助却历历在目。
人这一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,离不开亲情和友谊。否则,人生会失去光泽,生活会失去意义。这种感情谁敢说不是在饮茶静思,追古抚今的心路历程呢?
人生每个人可能都有太多的寄托和企图,但在何先生这里却有一份诗意的闲适,用他的话来说:画画人太累,一为技艺累,二为名利所拖累,然而人们还非常容易在这样拖累下失去自己的本性。
强烈的物欲会使愚者让作品承载太多的企望。他已把画画当成一种养生方式,所以他现在对画的理解与过去已有所变化。现在他画画喜欢轻松随意,画哪儿算哪儿,即使碰上宏篇巨幅也不想拿他当回事。
其实这和他处世态度很相似,他这一生虽然很奔波,但却不愿设计,关键时刻常常是听从上苍安排,过到哪儿算哪儿。这种境界也许只能在清纯透明的茶水中参得到、悟得着。
何先生的艺术不断走向成熟,在当代众多山水画家中有了独树一帜的面貌。著名评论家孙克先生指出:“在何家安的画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在消化了古人精华之后,结合对生活的切身感受,又建立起一套属于他自己并带着现代特征的语言体系。
他已经57岁了,而且是近几年才初见端倪,可见形成这套语言体系是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。他不算是一个早熟的画家,不过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厚积薄发,作为一个中国画家稍晚一点成熟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何家安的画里有传统。他的山水画里有传统的湿润浑厚的文化气息,是千百年农业社会孕育的儒家文化气息,作为出生在河南这片中原厚土的何家安或许更自然地接受下来,并把它消化了,所谓不激不厉,温柔敦厚而自然流畅。
著名评论家刘龙庭也指出:“何家安传统功力深厚,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他吸收的东西较广泛,既有蓝瑛、戴进的东西,也有吴小仙、龚贤的东西,可见他有融会贯通、化为己有的功力。我特别欣赏的是他的行笔,好比木匠抡起斧子砍木头,他把斧子抡起来了,并似乎听到那咯吱咯吱的声音,让人特别痛快。
当今画界能够像这样‘抡起来’用笔的不多见,我甚至认为,只有达到这种火候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国画家。可以说在北京也没几个人能画得过何家安的。”
可以这样说,中国画走到今天,艺术精进与市场拉动使画家很难找到一种平衡,失去平衡也就难以找到自己的定位,于是越来越多的画家难以在艺术与市场间保持必要的张力,很快就融入了市场难以自拔,好像是在寻找一种成功--市场上的成功,这种成功被当成了艺术的成功。
作为专注艺术的何先生,也是饮茶给予了他更多的忍耐。中国美术家协会评论部主任梅启林先生的一句话也许能说明问题:“家安先生为人坦率真诚,朴实无华,尽管他的画已经达到很高境界,却并不张扬。
他以极平常的心态对待艺术人生,他讲,画家的职业是画画,和农民种地工人做工一样,画得好是应该的,画得不好那是某种原因造成的,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。
也许正是这种平淡,才是一个成功艺术家必备的心理 这就是一个茶界中人的艺术追求,这就是何家安的艺术家园,一种大而化之的传统文化精神,一种敦厚、雄强而又质朴无华的气息,一种近乎天真烂漫的艺术品格。
何家安作品赏析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